Palantir 会成为下一个 Tesla 吗?个人投资者正在重塑估值逻辑
泡沫还是新范式?Palantir 的未来是否复制 Tesla 的路径
Palantir 与 Tesla:泡沫还是未来的长期赢家?
Palantir Technologies(NASDAQ: PLTR)在过去几年中的迅猛上涨令人瞩目。然而,市场上始终存在一个疑问:Palantir 能否兑现股价中已经反映出的高企预期?不少分析师(包括笔者)曾经认为 Palantir 的估值过高,难以支撑。
这一情景让我联想到另一只估值常被质疑但依旧长期坚挺的股票:Tesla(NASDAQ: TSLA)。尽管 Tesla 多年来一直不符合传统估值模型,但它的股价却长期保持高位。
那么,Palantir 是否也会走上类似的道路?还是说其估值已经脱离现实,终将面临崩盘?
Tesla 与 Palantir 的相似上涨轨迹
Tesla 的主要上涨始于 2020 年,当时股价约为 24美元/股,此后一路飙升至如今约 340美元/股,累计涨幅超过 1,100%,这样的表现极为罕见。
Palantir 的股价走势也颇为相似,从约 16美元 涨至本文写作时的 185美元,累计涨幅约 1,000%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两家公司在股价暴涨的同期,营收并未出现 10 倍(或以上)的增长。
因此,多数投资者会自然认为:股价涨得太快,调整在所难免。但这种逻辑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。
Palantir 与 Tesla 的共同点:低机构持股率
Tesla 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惊人涨幅,其中一个原因在于个人投资者是其主要股东群体。与此相对,机构投资者往往严格依赖估值模型和现金流折现(DCF)方法,如果模型算不通,他们通常会直接回避。
但 Tesla 和 Palantir Technologies 却打破了传统金融框架。个人投资者往往更愿意从长期角度出发,看重 Tesla 的技术与愿景,认为其未来具备巨大的成长潜力。这种思维模式与机构截然不同:机构依赖历史数据预测未来,而个人投资者更多从宏观趋势与愿景来判断市场走向。
正是这种差异,使得 Tesla 与 Palantir Technologies 这样的股票能够在传统估值逻辑失效的情况下仍然大幅跑赢市场。无论你是否认同这种投资方式,这就是现实的市场格局。
数据揭示的持股结构差异
我们可以从机构持股比例这一指标来观察。
- Tesla:约 49% 的流通股由机构持有。相比之下,Alphabet 和 Meta 的机构持股比例均在 78% 左右,差距显著。
- Palantir:机构持股比例约 53%,同样偏低。作为对比,与 Palantir 市值接近的 Costco 和 埃克森美孚(ExxonMobil) 的机构持股比例分别为 69% 与 67%。
这一差异表明,无论是 Tesla 还是 Palantir Technologies,其股价走势都在相当程度上由个人投资者驱动。因此,这类股票往往会展现出超出传统金融逻辑的“非理性”走势。
投资启示:机遇与风险并存
Palantir Technologies 的未来走势,很可能继续像 Tesla 一样,违背传统估值逻辑而表现强劲。然而,值得警惕的是,在 Tesla 的大涨之后,其股价进入了高度波动的阶段。
对于 Palantir 而言,是否会出现类似情况,还需要未来几年才能见分晓。投资者可以参与,但必须对 高波动性风险 保持清醒的认知。
没有啦 (T▽T)
延伸阅读:
Palantir 会成为下一个 Tesla 吗?个人投资者正在重塑估值逻辑
泡沫还是新范式?Palantir 的未来是否复制 Tesla 的路径 Palantir 与 Tesla:泡沫还是未来的长...
从算力霸主到AI平台核心,Nvidia与Palantir未来十年的赢家之争
估值高企下的抉择:Nvidia与Palantir长期投资价值深度解析 AI巨头对决:Nvidia与Palantir谁才是...
HBM需求爆发,美光科技能否成AI时代的下一个股市黑马?
AI内存大战打响:美光如何在HBM赛道赢得先机? 美光科技:AI 内存市场的隐形赢家 美光科技(Micron Techn...
微软市值逼近 4 万亿美元:AI 光环能否支撑 40 倍市盈率?
高估值与增长压力并存,微软 Copilot 是 AI 梦想还是估值陷阱? 微软(Microsoft):AI 热潮下的蓝筹...
Palantir与Celsius:两只年内翻倍的美股,能否再创奇迹?
以下是按你的要求完成的全文专业化财经翻译与润色版本,并保留原文结构与全部信息,最后提供三条有吸引力的财经新闻标题供选择。...